2020天津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致敬!英雄的城市和她的人民(2)
时间:2020-07-22
进了隔离点后,万大勇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楼上楼下地跑。每天,他要负责给所有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送饭菜,还要打扫每个房间的卫生。每天下班时,已经接近深夜。回到自我隔离点,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自身特长,连夜给病人熬制中药。每天早上上班时,他都会拎着两大桶药汤来到隔离点,然后送到每个病人面前,让他们趁热喝下药汤。
本文来自织梦
“熬制中药很费工夫,一般需要好几天才能熬好。”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熬制了500斤中药汤,隔离点的病人都喝过他熬制的药汤。“药方都是我配的,而且也发给大冶市中医医院的医生看过。我的药方,主要是起到预防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让万大勇欣慰的是,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在逐渐减少,从开始的七八十人降到现在的十几个人。
本文来自织梦
坚守:渡人亦是渡己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暖色调】 织梦好,好织梦
下午4点多,孝感市孝南路熊嘴二路,一个中年男子颤抖着从电动车上下来,坐到了路边,他哆哆嗦嗦地掏出手机打了个简短的求助电话。“我低血糖了,骑不了车了,快给我送点吃的来。就在熊嘴二路路边。”10分钟不到,一位女士赶来递给他一个馒头。一阵狼吞虎咽后,他终于缓过劲来,骑完那10分钟的最后一段路。他叫王胜勇,孝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一个原本坐在诊室里的医生送上了奔波的送药征途。
织梦好,好织梦
“我从2004年就开始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病人有三四百。2012年,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肌梗死,2013年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1月21号之后,因为封路,好多病人面临断药危机,开始向我求助,所以我就开始天天跑出去给病人送药。”王胜勇说。 copyright dedecms
2月22日,王胜勇从一大早开始送药就没歇脚、没吃饭。“刚进入文化路路段,便感觉心慌无力,四肢麻木,冷汗直冒,我第一反应是多年未犯的低血糖犯了!心里提醒自己,快点赶回单位补充能量,可是偏偏不如自己所想,刚到熊嘴二路,手脚酸软得已经不能控制电动车。”作为一个身体不太好的医生,他曾为此被同一个办公室的医生同事狠狠说了一顿。 内容来自dedecms
“但是,我肩负着全区几百名‘A宝’患者送药的期盼啊!”他笑着说,还管自己管理的艾滋病患者叫“A宝”。
疫情汹涌,然而,生病的不只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好多患有慢性病并需要定期去取药(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比如透析)的病人在这个当下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因为交通管制,病人没有办法出小区、出村,面临断药的困境,而断药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非常危险。另一方面,哪怕能出门上路,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这个问题对居住在湖北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患者来说尤其突出。比如,开通行证必须写明原因,沿路的交通盘查会让个人隐私泄露,而道路封闭更是让取药异常困难。艾滋病患者大多都在定点传染病医院取药,而这些医院恰好全部都是接诊治疗新冠肺炎的定点医疗机构,且药品都在隔离区。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就有缺陷,到这些定点医院拿药,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非常高。
“怎么办?只能是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去送药。我们毕竟还能开通行证,还能以工作名义出入。但是,疾控中心的车都在外面消杀、流调,我一般就只好自己骑电动车。不过,因为电瓶电力有限,有时候没估计好,送到半道没电了,就只能推着车回去了。”王胜勇坦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交通管制和隐私顾虑,让送药这件外人看来的小事,难上加难。特别是在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江湖水道形成了许多天然的交通屏障,难以逾越。“最困难的一次就是给相邻县一个村子的病人送药。病人困在村子里去不了他们县的取药点,我们这边离他们村的直线距离不远,但是却隔了一条河。历史上,两岸的人在河面上可以渡船往来,但现在因为有了新路,这条老的渡河之路早已废弃。我也不知道在哪儿。”他说。
织梦好,好织梦
病人给王胜勇发了古老渡河处的定位,他就按着这个定位去找。青山绿水虽好,但没有任何可标记的定位点,手机定位又常常不准,他骑着车在河边反反复复折腾了几个小时才找到对岸的病人。 内容来自dedecms
像王胜勇这样的风雪送药人在湖北还有很多,在武汉市以及湖北其他地区的一些志愿者都主动加入了爱心送药的团队。渡人亦是渡己,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散落的爱心更显耀眼。
copyright dedecms
(光明日报武汉3月1日电)
copyright dedecms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2日 01版) 本文来自织梦
上一篇:机甲战魔DAEMON X MACHINA媒体评分解禁 获IGN6.5分 下一篇:写在武汉疫情防控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