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美国抽象最新天堂II游戏天堂II页游齐聚杭州 来美院看这场无所容形的艺术表达
时间:2019-05-2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浙江在线6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 通讯员 刘杨)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次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一次思想在色彩和构图中的抽象演绎,更是一次了解美国当代抽象绘画的机会。 内容来自dedecms
6月17日,“无所容形——美国艺术家当代艺术展”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的美术馆内开幕。展览展出了四位在美国抽象艺术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弗莱德·马丁、大卫·弗雷泽、杰瑞米·莫根、任敏。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展览现场
在这里,每一个画家的每幅作品都以涉险的笔触展现出和谐和美观。虽然个个画家都有不同的个性,,但是他们均以传承的技巧和抽象的风格来表述他们的追求。 dedecms.com
弗莱德·马丁的作品有一种热切的生命和非凡的能量。他引进的图像,纹理和形状,既是自我指涉,又让人联想到过去几十年的抽象艺术。事实上,马丁的声誉不仅来自于他的艺术作品,也来自于他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史著作和演讲。他同时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和学者,多年以来在旧金山美术学院副院长和教务长以及绘画教授。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马丁代表作品《2000年代初,我30年对中国美院的爱》
任敏的作品根植于中国水墨绘画。他的早期作品多为景物,反映古代中国的传统风格,有如随意泼墨。在他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中,任敏通过颜料,湿宣纸的扭曲,随机移动的颜色和吸收,达到了几乎地质的感觉。画的表面看起来无异大理石,宝石,石英等硬质表面的材料。本来柔软的纸张, 浸湿的颜料, 给予貌似火成岩裂隙般幻觉的坚硬,这种对比扩展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术。虽然历史悠久的中国风格崇尚严格的律条,任敏却通过自己的认真尝试去扩展媒介的潜能来挑战这一严谨。 本文来自织梦
任敏作品《神秘的水墨世界》
内容来自dedecms
杰米·莫根的作品与此类似,得益于丙烯颜料的随意操控,合并其湿润以创建多重的透视和边缘。他的作品来自概念和感性的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杰米作品《无题NO.1》
大卫·弗雷泽的作品更趋于柔和的色彩,但不乏活跃的成分和形态。作品似乎是形状,网格和图像在竞争。他的画经常像在构成或拆卸景物与其中的自然形态,如鸟类和松鼠。这些动物的形态虽被用来提示自然,却被看作是艺术家有意所置,以标示更复杂的心态。弗雷泽美妙地调和了静谧的色彩与画质,用于平衡复杂的笔触,以实现他微妙的作品。他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以灵觉而令人欣慰的方式创造性地照亮人们对自然的问询。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大卫作品At Risk 2014 内容来自dedecms
事实上,这四位画家和中国也都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年长、曾执掌旧金山美术学院数十年的弗莱德·马丁在上大学时就醉心于中国的儒道哲学和诗词,领悟宋代山水。1980年代开始数度带领学生去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交流。在他七十年的艺术生涯里,无论是早年的立体主义或中年之后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无不隐现着东方哲理的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长年主持罗德岛美术设计学院绘画系的大卫·弗雷泽也在1980年代就带领学生去浙江美院交流,之后的年间又相继参访中央美术学院和和鲁迅美术学院。
本文来自织梦
现任教于旧金山美术学院的杰瑞米·莫根1970年代在英国牛津大学拉斯金美术学院就学是即深受中国宋代山水画的感染,后又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观念的激励下将中国的山水理念同欧洲和美国的风景画结合。1990年代起他多次访问中国 。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任敏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80年代中即到美国,1992年获得旧金山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后一直任教于罗德岛美术设计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和他的母校。1990年代起多次与杰瑞米·莫根一起来中国介绍西方油画并讲授丙烯画和油画技法。他现还是中国多所美术学院的兼任教授。 dedecms.com
虽然抽象主义绘画在西方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从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魅力。每一位艺术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强烈个人风格,甚至使用不尽相同的媒材,但在对抽象绘画语言的持续探索和实验上有着共同的信念。正是这种执着使他们走到一起,并坚持数十年。在当下绘画本身面对各种新艺术形式挑战的语境中,这种执着和坚持就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copyright dedecms
在此次展览中,马丁教授向中国美术学院捐赠36件作品,大卫·弗雷泽、杰瑞米·莫根、任敏将各捐赠1件作品。
据悉,展览将进行至7月17日。 本文来自织梦